一隻空袖子被插到上衣口袋,程木華的個頭不高,走起路來卻腳下生風。他側身穿過門口的鐵絲網,正在建設中的這片養殖基地占地160多畝,程木華轉悠一圈,狗吠、鴨叫,鵝鳴,煞是熱鬧。“這片基地都建好了,可以容納幾十個殘疾兄弟,讓他們有活乾,有飯吃。” 程木華心裡算著,口裡念叨著。
  2014年11月初,省文明辦通報了2014年第三季度“廣東好人”評選結果,惠州市推薦的程木華獲評“助人為樂類好人”。對榮譽,程木華看得淡,不太願意多說,反覆考慮的,是跟著自己做事的殘疾朋友今後如何謀生。
  與自身命運不斷拼搏
  家住龍門縣龍田鎮的程木華,迄今58個年頭的人生可謂曲折多舛。26歲那年,右臂在脫粒機的巨大轟鳴聲中被捲走;村口開個小賣部,每日里騎數十公里的自行車到縣城運貨,好不容易有了些積蓄,卻被竊賊洗劫一空;自學攝影技術開了照相館,卻因為房屋年久失修,電線短路而失火。
  與自身命運不斷拼搏的另一面,是程木華為他人,尤其是和他類似身體殘疾的朋友們著想的心和行。1997年開始,他的照相館收回成本後,就對殘疾人、孤寡老人免費照相。
  2002年,程木華髮現生產假花的膠花廠工序簡單、銷售通暢,很適合殘疾人士。說做就做,以前村委會的辦公場所被租了下來,召集了30多位殘疾兄弟,開始了自己的“愛心創業”。刨去原料和租金成本,廠里的收入全數都歸殘疾工人所有,按件計收,按勞分配。
  五個春夏秋冬之後,膠花廠的生意下滑——假花市場在全國逐漸被淘汰。程木華開辦電腦培訓班,免費為殘疾人進行電腦基本操作的培訓。不過,懂得電腦操作讓殘疾人跟上時代的步伐,單憑如此卻難以找到合適工作——當年,電商還是個比較新鮮的詞彙。程木華打聽到香蕉的銷路不錯,找到一塊被荒廢的土地,做起了種養基地:3萬多棵香蕉樹,數千隻雞鴨鵝,根據市場情況,還種過發財樹、藥材,養過天鵝,第一年就掙了40多萬元,讓10多名殘疾人找到了生活的門路。
  10多年幫助200多殘疾人
  作為惠州市龍門縣肢体殘疾人協會主席,程木華還為殘疾人打造輪椅,建設“愛心亭”。今年37歲的廖鑫全,因為小兒麻痹症而雙腿殘疾,就是依靠程木華的幫助,坐著輪椅,在“愛心亭”里賣書刊、修鎖,甚至還開了三輪摩托車載客,現在已經蓋起了自己的小樓房。
  據不完全統計,在10多年裡,程木華共對200多位殘疾人提供各種幫助,其中50多人在他的幫助下自力更生,成為對家人、對社會有用的建設者和服務者。
  眼下,程木華正在統計,除了遷址後重新開發的種養基地外,龍田鎮周邊可以為多少殘疾人提供勞動崗位,針對這些崗位,又需要進行怎樣的培訓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  (原標題:獨臂好人為肢体殘疾人撐起一片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80wbfm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